福建普通高等院校排行,谁最具潜力?

     省教育厅第一次公布省内高校办学潜力年度报告!

  这份报告的全称是《福建省普通高等院校办学潜力年度报告(2016)》。

  其实,这份报告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炉,为慎重起见,经过又一年的打磨,今年公开发布。

  这份报告是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聘请专家团队研制一套“福建省普通高等院校办学潜力评价指标体系”而编撰。

  今天,我们先公布36所本科高校的排名情况:

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发展潜力总体分析

  第一,发展潜力得分普遍提升。全省3/4的高校2015发展潜力得分高于其近五年平均得分水平。与2011年相比,65%的高校2015年发展潜力得分与全省最高分的差距在缩小。

  福建师范大学、福建农林大学、福建工程学院、福建中医药大学、闽南师范大学、厦门理工学院、武夷学院、福建江夏学院、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9所院校得分提升较快,反映了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自身发展潜力提升的同时,在不断追赶和超越中缩小差距、迎头赶上。

   第二,发展潜力排名稳中渐变。十二五期间,全省绝大多数的高校发展潜力排名基本稳定,上下波动1个名次左右,独立学院排名整体下滑2-3 个名次。

  与重点建设本科高校相比,部分一般公办本科高校、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排名波动明显,其中,武夷学院、福建江夏学院、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排名至少提升3名,进步较快。

  第三,不同类别高校发展潜力差距明显。5所部属院校及高水平建设大学发展潜力得分居前列,十二五期间发展潜力平均得分为48.96分,其他6所重点建设大学平均得分17.97分,一般公办本科高校平均得分为9.83分,独立学院平均得分6.84分,民办本科高校平均得分为6.31分。部属院校及高水平建设大学与其他类别高校平均得分差距明显,差距分别为30.99分、39.13分、42.12分和42.65分。


  第四,同一类别高校发展潜力差距缩小。十二五期间,同一类别高校发展潜力得分高低分与平均分值相差均在逐步缩小中。其中,其他6所重点建设大学得分高低分差距从2011年的12.6分缩小至2015年的7.92分,一般公办本科高校从8.71分缩小至7.05分,反映出高校间趋向均衡发展。

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发展战略指标分析

  本次报告中,发展战略指标主要以高校的“经费收入”为代表性指标。

  (一)经费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。十二五期间,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经费总收入从2011的13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6 亿元,增加35%。大多数高校的经费收入都呈上升的趋势。与2011年相比,有6 所高校2015 年经费收入翻番,涨幅超过50%的高校有6所,但仍有4 所高校2015 年经费收入比2011年还低。

  (二)院校间经费收入差距较大。十二五期间,部属院校及高水平建设大学经费收入占全省高校经费收入52%,其他重点建设高校占22%,一般公办本科高校占14%,民办本科高校占5%,独立学院占7%。


  在各类别普通本科高校中,部属院校及高水平建设大学十二五期间平均经费总收入为84.17亿元,其中最高经费总收入的学校是厦门大学181.84亿元,比排名第二的福州大学(经费总收入73.40亿元)高出108.44亿元。


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发展实力指标分析

  发展实力一级指标由学科建设、人才队伍、教学条件、科研条件等四个二级指标构成。

  (一)重点学科建设集中在重点建设高校。截止2015年,仅部属院校及高平建设大学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,且国家级重点学科分布悬殊,70%的国重点学科集中在厦门大学,共14个;福州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各2个,占10%;华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各1个,占5%。


  (二)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较大幅度提升。全省高校普遍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,80%的高校具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且高层次人才数量在不断增加。

  (三)教学条件建设明显改善。十二五期间,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从2011年的115个增加到2015年的234个,增长100%。全省各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,75%的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量实现翻一番。


  (四)科研条件建设有较大突破。十二五期间,全省国家级科研平台增加16个,增幅达130%,省部级科研平台增加127个,比2011年翻一番。但全省科研平台建设总体比较薄弱,仍有近20%的高校至今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。



最后来揭晓:

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与得分



分享